当前位置: 首页 >>名村名镇
产业兴村旺起来

——广西特色名镇名村建设侧记
2014/6/18 11:29:28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字体:  】【颜色: 绿
    山歌对唱、壮族舞蹈表演、投绣球……在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马山塘屯,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吸引了游客的互动和参与,让游客体验到了壮家的民族风情。

    每逢节假日,村民覃永良的“壮人阁”餐馆生意很是火爆。“这几年,村里的旅游一天天热闹,生意越来越旺了!”

    2011年以来,广西实施特色名镇名村建设,一批凸显工贸、生态农业、文化和旅游特色的名镇名村脱颖而出,促进了区域农村产业集聚发展,让乡村旅游旺了起来,让一方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围绕产业安排项目

    过去,在宜州市马山塘屯,缺少产业,农民收入低,住的是杂乱无序的泥瓦房,走的是泥巴路。虽有下枧河、刘三姐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却始终旺不起来。

    结合特色旅游名村建设,马山塘屯进行了全新规划建设:全屯拆除了30户泥瓦房,改造或建成凸显壮乡风格的农家旅馆,同时建起了民族风情台、休闲垂钓区、河岸竹林、旅游码头、游泳池、停车场等设施,打造集民俗接待、风情娱乐、观光采摘、餐饮住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如今,来自南宁、柳州等地的游客一拨接一拨,带火了这个原本寂静的小山屯。 村民黄金莉说,“在忙完桑蚕等农活后,参加旅游公司组织的刘三姐民俗风情表演队的演出,一年有7000多元的收入。”

    广西特色名镇名村“特”在产业,主打富民惠民牌。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严世明说,通过政策、财税等倾斜支持,引导名镇名村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特色旅游等服务业,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以点带面提升农村产业水平,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围绕产业安排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这一理念,各地坚持规划引导,共编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100多个,优先安排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理顺产业发展思路。

    平乐县大塘口村制定特色生态农业名村建设规划,规划建设2000亩现代化标准月柿示范园、月柿加工园、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产业发展配套服务项目,有效提升了月柿加工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网络化销售水平,“月柿村”享誉区内外,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和东盟各国。

    夯实产业发展 “底子”

    在平乐县大塘口村,广西水利电业集团公司投入280万元对大塘口村进行了改造建设,有效完善了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村民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涉农资源投入分散,是农村基础设施缺失、产业落后的重要原因。为此,中直、区直企业与名镇名村结对子,推进产业帮扶;自治区直29个部门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投放机制,充分整合各种涉农资源,按照菜单式安排资金和项目,进行集中投入实现建设一个,集中显效一个。

    目前,广西特色名镇名村建设累计投入12.56亿元,完成建设1319个村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项目。

    基础设施支撑,造血功能增强,农村产业发展有了强劲的“底子”。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建设特色生态农业名村后,产业发展配套项目进一步完善,建起了优质水稻、提子、优质果苗、优质水果、油菜花、基础蔬菜等五大基地,农副产业深加工、林产品加工和乡村休闲旅游逐步兴起,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得以充分释放。

    群众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都安县大定村,村民韦小敏既搞种植,又是上班一族。“农活闲下来,就为公司编织,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元左右的工资。”

    这个聚居着瑶、壮、汉、仫佬等7个民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的大石山区村寨,以竹藤草芒编织产业为主导,打造广西工贸特色名村。目前,这个山区村寨共落户9家规模以上的编织公司,产品经由广交会直接出口欧、美、日韩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在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同时,还为周边大化县、马山县等地数万农民提供了就业。
 
    凭借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广西特色名镇名村通过村企合作、企业运营等模式,积极招商引资,目前很多名镇名村与企业达成投资意向,进行合作开发,这项社会投资总额预计达20亿元以上。

    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直接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还有效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过去,桂林市秀峰区鲁家村多数人靠种田为生,建设特色旅游名村后,依托当地豆腐文化、民俗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优势,推进商居一体化,农民纷纷洗脚上田,从事商业、旅游、手工、饮食等生产,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岑溪市归义镇以工贸名镇建设为契机,开展商贸物流城和专业工贸市场建设,产业带动辐射了周边一批乡村。

    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说,“十二五”期间,广西打造100个特色名镇名村。目前,已开展70个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其中37个通过自治区验收命名。(庞革平、陈世山、宁国用)
 
打印】【关闭
版权所有: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  制作维护: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
地址:南宁市金湖路58号建设大厦14楼  邮政编码:53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