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栏
龙州模式:化解农村环境卫生“顽疾”
2013/6/28 11:00:57   来源:左江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6月初,记者来到龙州县上龙乡荒田新村。

    村民阮海民家里,干净、整洁、有序,没有了原来农村家庭猪牛粪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到处都有,茅厕、厨房分不清的乱象。

    怎么做到的?“把垃圾处理好,注意清洁卫生就可以了。禽畜圈养,垃圾分类处理。”阮海民笑着说。

    这种“户分—村收—乡转运—片区处理”的垃圾收集清运方法,早在一年前就在荒田新村推行。现在已成为龙州县“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重要的工作经验之一在全县推广。

    今年4月2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道伟赴龙州县就“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认为龙州“户分—村收—乡转运—片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值得全区推广。

    清洁家园:让垃圾找到合适的“家”

    今年,“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在广西全面铺开。

    要切实把清洁乡村活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新风工程”和“作风工程”来抓好。龙州县县委书记秦昆说。

    “农村垃圾涉及面广,垃圾处理工程量大。保持农村环境清洁卫生,垃圾处理是一大难题。”不少人都有这一体会。

    龙州县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首先从垃圾处理“顽疾”入手!选择了八角乡菊埂村、响水镇棉江村、水口镇埂宜村、上龙乡民权村等4个村作为示范村,进行探索实践。

    “把垃圾处理工作放在农村源头,通过乡镇政府组织,推动村屯以村民自治的形式开展环境整治。”龙州县对“顽疾”开出了这一“处方”。

    龙州把荒田新村“户分—村收—乡运—片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上龙乡22个屯先行试点。同时,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指导农户对自家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户分类”,其实就是让各类垃圾找到自己合适的“家”。农户负责对自家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把瓜果皮、草木腐殖质、灰土等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运到田间地头就地沤肥或作沼气原料处理;将废纸、废金属、废塑料等可回收垃圾进行收集变卖;将建筑废渣、废旧织物等不可利用的垃圾集中填埋到坑洼处,既处理了垃圾又填平了地面;能自行焚烧的垃圾则自行焚烧;一些不燃或不易降解、不可利用的垃圾则统一堆放在村指定的垃圾收集池。

    各村则安排保洁人员收集垃圾,由乡环卫人员转运,上龙乡分片区科学设置综合性垃圾处理场,对片区内村屯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

    对于这种模式的好处,荒田新村村民小组长苏振宏深有体会。他说,荒田新村实行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后,可以实现5%的垃圾回收利用,55%的垃圾作为生态堆肥利用,40%的垃圾需转运或就地填埋、焚烧处理。大多数垃圾在农户源头得到了消化。

    目前,由于村民自行分类处理后垃圾总量大幅减少,上龙乡建设的综合垃圾处理场投资仅6万多元,各屯仅建设10立方米左右的垃圾池,就能满足整个片区垃圾的集中回收处理,极大节约了垃圾运输、处理成本。

    "通过垃圾分类处理,还产生了大量有机肥,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目前,上龙乡重点推广农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虫防治等生态技术,以实现清洁田园目标。"身为上龙乡副乡长的阮海民说。

    对龙州探索实施的这一新方式,今年4月2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到龙州县调研时,予以了充分肯定。

    清洁水源:污水也能清清如许

    上午9时30分,记者来到水口镇埂宜村上灶新村。镇环卫工人宋国强正在清运垃圾,"按工作要求,要日清日运。我们每天都要来收垃圾。"

    村里每家每户都备有垃圾桶,村里清洁卫生管理实行门前"三包"。硬化好的屯内道路宽敞整洁,40多栋"别墅"整齐划一。村里正在规划建设15个分散式污水处理池。

    水口镇党委书记阮新建告诉记者,去年底,县里组团到浙江安吉考察学习"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如今,借鉴安吉的经验,水口镇以埂宜村为试点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式。以4户为一个单元,统一修建小型生态过滤池,农户排放的生活污水通过自然过滤、种植植物吸收后,净化达标排入雨水管道。

    清洁水源,处理生活污水,也是一个难题。

    下冻镇洞埠村那贯屯,由挂点单位自治区公安厅出资扶持,建设"五纵一横"的屯内排水系统。记者看到,村干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已从坡顶至坡底挖出1000多米长的排水沟,正准备铺设排污管。

    自治区公安厅驻洞埠村"第一书记"张林告诉记者,村屯排水系统建起后,生活污水包括通过三格化粪池过滤净化的污水还可以排放到排水沟里,经过沉沙、酸化、厌氧等流程,实现污水集中排放净化。

    那贯屯村民小组长农朝建告诉记者,屯里村民房屋依坡而建,每逢下大雨,污水四处横流,臭味扑鼻,住在坡底的农户怨声不已。排水系统建好后,将极大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在清洁乡村活动中,龙州县试行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结合。

    据了解,将传统的农村旱厕改造为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可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控制苍蝇孳生、消除恶臭,处理后的粪便可安全应用于农业。

    下冻镇副镇长毛馨影告诉记者,实施改厕项目的农户每户将得到700元经费补助,另外再投入500-1000元就能建设一座无害化卫生厕所。

    "届时,排出来的污水可达到二类水的标准,用于农田灌溉及家禽饮用。"张林说。

    长效机制:让卫生意识深深扎根

    农村垃圾处理最终受益者是农民,解决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归根到底靠农民。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让农民以"主人"角色管好、建好自己的家园。龙州县县长王方红认为。

    早在几年前,荒田新村建成村民入住之时,就已经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形成了卫生保洁责任制,全屯38户都与村委会签订"生态文明公约",履行门前"三包"、垃圾收集处理职责。

    荒田新村村民小组长苏振宏告诉我们,从迁入新村开始,村民就已逐步改变了乱丢垃圾的陋习,形成了环境保护意识。如今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村民们更是欢迎。现在村民的清洁卫生意识已经达到"看到垃圾就像看到敌人一样,马上想办法把它消灭掉"的程度了。

    据苏振宏介绍,荒田新村建立了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运行长效机制,将全屯农户分成四个小组,轮流对屯内公共设施和场所进行清扫。外出务工的农户,则每月支付垃圾清理费20元。

    在水口镇埂宜村,新成立了一所面向村民的市民学校。"五讲四美"、公共卫生知识等,都是课堂讲授、宣传的内容。

    龙州县还通过"小手牵大手·红领巾清洁员在行动"活动,使中小学生做清洁乡村活动的宣传员、清洁员、监督员,在生活中监督家长、影响旁人增强环保意识。

    彬桥乡村民梁奎花告诉记者,以前她常把垃圾丢到河边、山脚,如今女儿从学校回来时常都会提醒她要爱护环境、保持卫生。"小孩子都能这样,我们大人再乱丢垃圾就脸红了。"(农彩云)

 
打印】【关闭
版权所有: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  制作维护: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
电话:0771-2260025  电子邮件:gxcic@gxcic.net
地址:南宁市金湖路58号建设大厦14楼  邮政编码:53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