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甘肃馆:丝路城歌 创新未来(图)
2010/5/12 9:24:51
【字体:  】【颜色: 绿

观众参观甘肃馆内莫高窟仿真展

    近日,记者走入上海世博会省市区联合馆甘肃馆展区。该展馆外观采用特制LED灯光组合与实体复原模型相结合,充分运用享誉国际的敦煌艺术元素展现甘肃辉煌灿烂的文化。据展馆保障部部长赵滨冬介绍,甘肃展馆主题为“丝路城歌”,取丝绸之路,城市之歌意义,是以丝路沿线甘肃城市的兴衰、繁荣、再生为主线,反应了甘肃人对城市发展的探索。馆内设立“城曲”、“壮歌”和“新韵”三个部分,突出展示以辉煌历史文化、新兴城市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思路。

   “城曲”作为展区的第一部分,阐释古代甘肃城市的发展,反应古人对城市初期建设的探索。赵滨冬介绍,8000年前,甘肃秦安的大地湾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雏形,庙宇、农舍、墓地等城市基本设施已有显现。“每个文明有载体,那就是文字。甘肃境内出土的汉简占全国82%。而当今《读者》这本刊物也是甘肃出版发行的,它的发行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赵滨冬说。

甘肃馆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

    据赵滨冬介绍,甘肃馆的莫高窟复制窟,科技含量很高,是按照原窟一比一比例复制。这个复制窟会在展会结束后继续保留,并送至国外进行展出。而敦煌壁画的复制品则是从壁画断面上截取部分,拼接复制而成。壁画上展示的是隋朝隋炀帝在西域,现在的敦煌位置,组织的一次“万国”博览会,那次共有27个国家参加。

   “壮歌”板块反映了现代城市的发展。该区域重点展示治沙治水的两项成就:“草方格”和刘家峡水电站。草方格是中科院甘肃沙漠科学研究所研制,能较好的起到固沙防沙的作用,曾和“两弹一星”同获国家科技技术一等奖。而刘家峡水电站则是中国人第一个自主建设的水电站。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一组动漫在180度环球荧幕上播放,展示当代甘肃人民防沙治旱的举措。而新能源利用展示则是甘肃馆另一亮点,也是“新韵”部分的核心展品。游客可以亲身感受风力发电。随着模拟器的运作,污染严重的画面会转变为蓝天美景。据悉,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甘肃省将会建设一个相当于三倍三峡水电站发电量的大型风力发电基地,号称“陆上三峡”。赵滨冬表示,未来城市对能源的需求是很巨大的。甘肃省的风能、太阳能比较充裕,省委省政府把酒泉的风电基地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个方面甘肃将会大有作为。

    赵滨冬还向记者推介了甘肃省的几座特色城市。甘肃作为国家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境内十四个地市都各具特色。首府兰州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西北地区科教力量数一数二。兰州有中科院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这些院校在全国很多领域都具有很大影响力。而嘉峪关市是联合国宜居城市,它依托酒泉钢铁公司而建,是一座戈壁滩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也是中国城建史上的奇迹。白银市则是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示范城市之一,他们积极地探索转型,从单纯冶炼型城市转化成多元发展型。同时,中科院与白银市正在联合建设科技园区。

    甘肃省从2007年9月份开始筹备世博会参展,展厅的设计方案面向国内外经过三轮的招标,设计施工也经过国内外大批专家学者的论证。赵滨冬感慨,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还有些好的设计设想没有充分的展示,这是一个缺憾。“但甘肃馆在人员安排上花了很大心思,比如聘请的讲解员都是敦煌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共六批24人次”。世博会期间,甘肃馆将在9月11日-9月15日开展活动周,主题为“炫目甘肃”,通过展演展示内容,突出甘肃省地域文化特色,展示甘肃省列入国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和敦煌、丝绸之路、多民族文化特色,展现甘肃省当代舞台艺术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艺术融合过程中的传承与发展。(李刚 张曦)

中国网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