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民国时期国人参与世博会轶事
2010/5/31 16:15:21
【字体:  】【颜色: 绿

上海图书馆推出的“上海年华”项目,致力于上海地方近代史资料的开发、整理和研究。2010年世博会确定落户上海后,项目组有了新的任务——透过故纸堆,搜寻整理相关史料,积累中国与世博会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近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历史文献中心的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披露了他们的诸多新发现,其中就有这样几段民国时期国人参与世博会的轶事。

“大上海计划” 以“新理念”参与世博会

1933年是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正式登记为市镇的100周年,美国政府决定在此地举办一次名为“进步的一个世纪”的世博会。大洋彼岸的中国政府决定借此契机,举办一个宣传上海和中国成就的“大上海计划”,以“体现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最繁荣、最国际化的大都市的风貌”。

是年,上海市政府拨出约5000元作为筹办经费,将上海市中心建设模型,闸北电厂、水厂模型等选为展品送往芝加哥。这些特殊的展品与当时正在开展的上海市政建设“大上海计划”密切相关。当时的上海市政府数次召开会议,要求各相应机构拿出最好的展品参加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王伟说,上海的崛起和繁华是与租界紧密相连的,但华界的市政发展却异常迟滞。早在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开始启动名为“大上海计划”的城市发展规划。到1930年,这项计划已经成为囊括南市、闸北、龙华、浦东、吴淞等全部华界,涉及交通园林、建筑、公用事业、卫生设备、市政府大楼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城市发展规划。1931年7月7日,以新市政府大厦动工为标志,上海市中心的各项建设随即展开。尽管期间受到 “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影响,但图书馆、体育场、博物馆等主要建筑仍然得以完成。

“大上海计划”的另一亮点是,充当工程设计和建设主力军的是一批“海归派”留洋学生,如当时任上海市工务局局长的沈怡即毕业于同济大学,后赴德学习水利工程,获博士学位;任主设计师的董大酉曾赴美先后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这些留学海外的有志之士认为,在世博会的舞台上,宫墙、庙塔这样的传统建筑已经不能完全涵盖中国精神,20世纪的先进科学理念和构造方法可以充分体现中国百年来的进步以及当下的新思潮和新艺术。

商务印书馆 携世界首台中文打字机参会

纵观民国时期中国参与世博之历史,有一家发轫于上海、影响遍及全国的民营企业颇为惹眼,那就是张元济主持创办的商务印书馆。1911年都灵世博会、1915年美国巴拿马世博会、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商务印书馆均有展品参与盛会。

据上海图书馆的专家介绍,当时商务印书馆先后推出的展品包括自行出版的书籍、教具模型、理化仪器等,并先后取得了不少奖项。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商务印书馆展出了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台中文打字机,广受好评。尽管中国已多次参加近代世博会,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并不多,中文打字机算是一件有技术含量、值得称赞的展品了。商务印书馆工程师舒震东发明的中文打字机获得了乙等荣誉奖章。有趣的是,当时的商务印书馆特别邀请美工人员万籁鸣兄弟为其制作的广告片《舒震东华文打字机》,还成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

鉴于晚清的教训,张元济一直坚持“不可以恶俗粗劣之物充数,也不可以不学无术者为之”。因此商务印书馆选送的展品如教科书等,无不印制精良、装帧考究,得奖也在情理之中。并且,这些展品也是中国当时送展世博会中少有的具有现代色彩的展品。中国以往参与世博,多集中于农业、手工业制品,能反映近世文明的展品几乎没有。

除世博会之外,商务印书馆还参加了当时中国举办的几乎所有国内博览会,并出版了《万国博览会游记》等大量有关世博会的书籍。因此,张元济是中国近代文人中最早认识到世博会重要性的人物之一,商务印书馆也是中国近代企业中最热心参与世博会的一家。

 

潘德明徒步赴世博会的青年旅行家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以后,几乎每届展会都有中国人的身影闪现,但他们不是旅欧学者,便是外交官员和官派考察员。直到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出现了,他就是徒步旅行环游世界的青年人——潘德明。

20世纪初的中国旅游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旅行社陆续兴起、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发起的旅行活动也是丰富多彩。30年代初,一种全新的旅行方式出现——采用徒步和自行车相结合的方法游山玩水。潘德明是这一旅行方式的首批实践者。

潘德明,浙江湖州人,从小喜登山。潘父是“红帮裁缝”,专为外国人缝制衣裳,这使得潘德明有机会接触四方来客,耳濡目染间,不仅听闻许多外洋轶事,还熟知各国语言。在南洋高级商校读书时,潘德明立志环游五洲、看遍世界。1930年夏,当他得知李梦生等在上海发起“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时,立即奔赴上海,一偿夙愿。“亚细亚步行团”一行8人,由上海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出境,出境后第一站是越南的海防市,此时步行团仅剩3人。当从越南海阳、河内下至清化时,其他两人也相继退出,从此,便只剩潘德明一人独自踏上艰苦卓绝的旅程。他在清化买了辆自行车代步,在西贡自制一本《长途留墨集》,以供沿途遍请各界名人、团体题词留念,只身一人开始了环游世界的行程。从1930到1937年,潘德明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大洋各洲,曾拜访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圣雄甘地,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接见,其不畏艰险、克服万难的举动不仅鼓舞了各界华侨,更在中国旅行史上写下壮丽一笔。

1934年逗留美国期间,潘德明特地去芝加哥参观“百年展览会”,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世博会,其动因是博览各地风物,为将来勘测祖国山河,尤其是青藏高原一带做准备。潘德明考察青藏高原的夙愿由来已久,他在瑞典拜访探险家斯文·赫定时,这位有50年探险经历的旅行家强烈建议他回国后考察青藏高原。罗斯福总统在白宫接见他时,也建议他参加“世界探险家协会”,为回国后考察青藏高原提供方便。会上,潘德明对福特汽车公司展出的生产汽车的12种原料发生了极大兴趣。据他了解,石英石、铁矿石等生产飞机的原料,在青藏高原藏量非常丰富。从此,潘德明加快了环游世界的进程,以便能及早回国考察青藏高原,报效祖国。

1937年,潘德明终于回到阔别7年的祖国。然而,还等不到他实现勘探青藏高原的夙愿,七七事变发生,战火纷飞,一切宏愿皆成泡影……潘德明此后一直定居上海,直到1976年10月因心肌梗塞去世。

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项目组另一名负责人黄薇表示,与世博会有关的文字资料还会陆续推出数字版,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渠道进行推广。人们足不出户,通过触摸、点击屏幕就可以了解这些令人回味的故事。(马子雷)

中国文化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