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
2008/8/26 8:49:29
【字体:  】【颜色: 绿

  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2个民族聚居,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源远流长。近年来,广西借助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紧扣民族文化元素,倾力创新开发,大力打造文化创意品牌,并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如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发展,推动广西经济连续多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北部湾风生水起的壮乡广西,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民族风情文化元素为资源,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版权为核心,以产业化运作为手段,催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我国中西部异军突起,充满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凸现跨越式大发展的繁荣势头。

  如诗如画、永不落幕的山水实境演出“印象?刘三姐”,风情万种、享誉世界的南宁国际民歌节,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东盟博览会等,这一批创意品牌都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康庄大道。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妈勒访天边”、“八桂大歌”、“大儒还乡”等推进了市场化运作。靖西绣球、阳朔画扇以及五通“三皮画”等大批获得国家级奖项和荣誉的民族文化传统工艺产品已经行销世界。

  紧扣民族文化元素 打造中国版权精品

  版权精品的创造和开发,关键在于资源的优势和利用优势资源所产生的独特创意。纵观广西文化有四大资源优势:一是民族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优势。广西地域独特,素有“歌海”之称,12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自成格局。二是民族文化艺术品牌的独创性优势。从历史悠久的“刘三姐歌墟”到现代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品牌众多,闻名遐迩。三是民族地方戏剧精品的独占性优势。广西有着各种少数民族悠久独特的戏剧和地方剧种,如壮剧、桂剧、彩调剧、师公戏、侗戏等。四是八桂山水养育出来的人才优势。
为了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再演绎成为产权优势,广西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以智慧铸造精品,用精品拼博天下,在国内和国际文化产业的市场上呈现出3个精彩亮点:

  第一,舞台艺术精品迭出。2004年到2006年,柳州的民族音画剧《八桂大歌》,南宁的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和桂林的桂剧《大儒还乡》在我国文艺大舞台上连续3年获精品大奖。广西3个中心城市舞台剧目连续3届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此外,《大儒还乡》还获得2003年至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第9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妈勒访天边》也相继荣获中国第2届舞剧“荷花金奖”、“第6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各类国家级大奖。

  获奖的舞台艺术精品积极投入市场运作,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仅《八桂大歌》在北京、香港等近20个城市演出了160多场,票房收入就达800万元。

  第二,园林文化精品走向世界。占地面积6000亩的桂林乐满地度假世界是广西目前最大的外商投资旅游项目。开业6年,接待了将近500多万中外游客,已成为履桂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必游的新地标。

  桂林的愚自乐园是以当代雕塑和洞窟艺术为主,以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汇聚交流、激情创作为创意的世界最大的时尚艺术公园。建园以来,共举办了11届国际雕塑创作营活动,有近47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位优秀雕塑家参与,创作了近两百件大型的户外作品,成为世界三大雕塑创意基地之一。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AAAA景区;2004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第三,民族传统工艺文化产品不断创新,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力。独具广西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精品,如靖西旧州绣球、临桂五通“三皮画”等,经过创新性开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销售网络,形成了广西民族工艺文化生产大军。注入创新元素的传统民族工艺产品,整体进入了国际市场,远销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被文化部命名的“绣球之乡”的百色市靖西县旧州村,全村400多户,就有600多人从事绣球生产,仅绣球一项年收入就达300万元。

  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命名为“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的桂林市临桂县的五通镇,当地农民以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以牛皮、猪皮、树皮作原料,形成了风格独到的“三皮画”产业,被誉为“中国民间油画之乡”。

  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阳朔福利乡,有316家生态型的农户手工画坊。小小乡村年产画扇150万把,产值达到2275万元。

  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钦州坭兴陶瓷,在古瓷艺术的基础上添进现代生活的元素,在创新品种上下功夫,创作的品种已达到了600多款,年产值近2000万元。

  每年芒编产品出口额达10多亿元的博白县,是广西最大规模的芒编出口生产基地,农民迎合欧美家庭的生活需要,设计生产出品种丰富、造型生动、经济实用的芒编产品打入欧美市场,成为深受欧美人民喜爱的日用消费品。

  改变单一生产方式 加强产业化综合运作
   
  创意产业的产业化运作,改变了传统单向垂直的产业链,形成环状综合性产业链,产生综合性的效益功能,能直接高效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文化创意产业的进步,推动广西经济连续多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桂林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的产业化运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典范。该项目进入了文化部编纂的《全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入选文化部命名的全国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获得中国演出家协会评出的十大演出盛事奖和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其产业化带来的巨大经济贡献,远远出乎人们的意料。至今,演出总场次已超过1000场,观众超过160多万,3年票房冲破2.5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演出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动了当地公交、宾馆、饮食、娱乐、商品零售业的增长,带动了其他项目的升值,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阳朔县在《印象?刘三姐》公演的两年内,旅游总收入共增加了5亿多元,县城土地增值平均达到5倍以上。据广西旅游部门的统计,去年桂林市旅游收入在连续增长3年后,达到68.75亿元,接待游客1337万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8.63%

和11.03%。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于2002年改变传统节庆文化的办节思路,实现文化品牌向产业品牌的转化。民歌节注重提升节庆创意文化的品味,扩大节庆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资金和项目的组织、运筹、管理和经营能力。1999年首届民歌节时,南宁市的对外经贸洽谈签约额为70亿元左右,到了今年,签约额已超过800亿元。

  民歌节还被中国节庆协会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获得了2005年度国际节庆综合大奖,为南宁市获2007年“联合国人居奖”立下了汗马功劳。民歌节的举办还使办节期间的广西增加了第4个“旅游黄金周”。有人称南宁国际民歌节为广西带来了“旅游冲击波、投资冲击波、城建冲击波、产业冲击波”。

  东盟博览会聚集品牌效应 全面拉动区域经济

  2003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至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

  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广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最佳机遇。广西举全省之力,缜密策划,认真布局,扎实操作,把展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开发、经营、利用、实践的大舞台。让富有潜力和爆发力的创意产品大显身手,将创意、产业和市场充分结合起来,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博览会期间,文化部产业司与广西文化厅还共同主办“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以“文化产业——中国-东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主题,探索中国和东盟文化产业发展与合作的途径,以促进各国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实现文化产业拉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期间发表了《南宁宣言》,肯定了文化产业对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以及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产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表明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将发挥的重要作用。广西据此编制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计划》,进一步实施和推进了中国与东盟的创意文化产业合作进程。

  创新政策引导企业改制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显现

  2007年1月8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纲要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等10个方面,为广西文化事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强可靠的支持和保障。广西党委、政府目的明确:积极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文化产业主体,全面进入市场搏击风浪,创造效益。

  有17年历史的接力出版社,共有1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现年发货码洋为2.8亿元,已连续13年实现发货码洋过亿元。去年底该社转制改企,成立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全资或控股、参股的子公司有6个,致力于在我国青少年儿童出版物及新媒体消费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我国青少年儿童文化创意产业主力内容集成商。接力社出版的杨红樱最新创作的儿童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上市以来热销过千万册,总销量稳居历年来全国原创少儿文学图书之首。首批“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四个调皮蛋》、《同桌冤家》等8种图书今年还将在英国、美国同时面市。

  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区、市、县三级广电网络整合,对原有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进行了改革创新,3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99亿元,公司总资产增长165%,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5.3%。

  而早在2004年2月,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率先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广西新华集团目前已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子公司和2家参股公司,形成了以出版物发行为主业,涉及图书开发、图书进出口贸易、旅游、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良好发展局面,实现了产权多元化。

  如今,广西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接力出版社、广西电影制片厂、广西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抛开包袱,破浪前进,在创新中屡创佳绩。

  正在加快组建报业集团的广西日报社是广西最大、最权威的新闻媒体。报社资产总额已达5亿元,2006年实现经营收入超过4亿元,利税1亿多元。在改革中逐步实现了报业经营向经营报业的发展,报业经济向社会经济的跨越,平面媒体向跨媒体的转变。同样,正在组建产业集团的广西出版总社近年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系统销售收入已经达到7.4亿元,成为广西文化出版产业的重要支柱。

  此外,在广西文化创意产业的改革发展中,借助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非公有资本热情参与,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展现勃勃生机。据广西统计局最新提供的数据:截至2006年10月,全区投入文化产业的非公有资本达38.42亿元。在统筹推进的22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中,民营项目占2/3。

  2006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广西考察,对广西文化发展良好势头给予了充分肯定:“广西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完全可以与东部发达地区同步前进。”并明确指出:“创新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谁先改革,谁先受益。”

  文艺人才整体崛起 创意作品独领风骚

  近几年,在中华大地的文学艺术领域,广西的一批精英崭露锋芒,一批名作光芒四射,成为中华文化集团的一支别具风格的生力军。以东西、鬼子、李冯“广西三剑客”,以及冯艺、张燕玲、凡一平等为代表的广西青年作家群,在中国文坛上被称为桂军的新崛起。还有光盘、李约热、纪尘等作家显示出广西文学薪火相传的勃勃生机。

  东西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之后,《瓦城上空的麦田》再获鲁迅文学奖,《挑着好日子山过山》荣获全国第9届“五个一工程”奖。继东西之后,鬼子的中篇小说《被雨淋湿的河》获第2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7年中国十佳小说奖。同时,冯艺的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荣获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国家一级编剧常剑钧,主要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多个全国奖项。

  文学名家的名作,促进了广西影视作品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由广西作家创作的影视作品《英雄》、《十面埋伏》等在国内外热映。广西电影《血战台儿庄》、《周恩来》、《我的父亲母亲》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不少作品获得了多项奖项。广西电视剧《苦楝树开花的季节》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真情三人行》获“童牛奖”。

  同时,广西知名歌词作家傅磬、胡红一、麦展穗等创作的歌词广为传唱,广西民歌迅速推向了全国。《赶墟归来阿哩哩》、《大地飞歌》、《爱我中华》等广西歌曲唱红大江南北;《梦壮乡》、《山歌牵出月亮来》等广西新歌通过民歌节的舞台被推向全国。

  得天独厚的广西山水养育出一批八桂精英才子,广西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措施为精英拓展了才华演绎的广阔舞台。近些年,广西有规划、有目标、有实效地实施培养行业领军人才的“213工程”,在理论、新闻、出版、影视、文艺等相关专业领域各培养20名有较大建树、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代表人物;培养100名成绩突出、在广西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培养300名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骨干。

  此外,广西在全国率先推行作家签约制度。政府为签约作家提供经济补助和工作条件,作家要在签约创作期间完成有质量和数量规定的作品。如今,签约制度从文学创作扩展到歌词创作、歌曲演唱等领域。同时,实施文艺创作的精品工程,强化作者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策划和组织,集中优秀人才、财力和物力,激励作者每年创造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能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轰动效应的文化精品。

广西文化厅网站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