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件通知 | 领导视察 | 工作督导 | 市县动态 | 经验交流 | 视频点播 | 图片报道 | 资料下载
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开工
2008/7/25 11:38:23   来源:人民日报
    四川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近日开工。

  “羌族碉楼与村寨”已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它拥有悠久的建造历史和独特的砌筑工艺,富有鲜明的地方建筑原创性,而且还生动地记录并反映出羌族人民在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建筑技艺、生产方式、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各种历史信息;它不仅在四川羌族聚居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在羌族历史文化中也占有很高的地位。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理县桃坪羌寨、汶川黄土碉楼、茂县黑虎羌寨与碉楼等均严重受损。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羌族文化保护工作,多次作出要尽快抢救修复羌族文化遗产的指示和批示。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保证“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国家文物局会同四川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赴此次“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进行现场勘察,按照预设方案部署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评选确定了该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队伍,论证通过了有关清理抢险方案和施工方案,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施工工期预计2至3年。

  承担本次修复设计任务的专家团队十分尊重羌族的古老文化,对桃坪羌寨的受损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并且认真研究了羌族碉楼碉房的营造技艺,制定了科学的设计方案,宗旨是既要妥善修复受损的文物建筑,同时也要培养当地的维修队伍和人才,使羌族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国家文物局本着“依法合规、特事特办、严格管理、保证质量”的原则,建立国家、四川省、阿坝州三级领导协调和专业咨询机制,履行审查报批程序,颁布实施专项管理办法,加强对工程的监督、验收和审计,目的是要使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成为灾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典范工程,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良工程。

  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少数民族地区启动的第一个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意义重大。通过抢救修复这些受损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持四川羌族地区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更加坚定羌民族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恢复与发展,而且也可以更有力地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崇高信念,以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抗震救灾、力争实现灾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均衡恢复与发展的坚强决心。(闻  波)  


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